养猪最怕猪生病,尤其刚出生的仔猪,一场大病可能导致仔猪的大面积死亡,仔猪黄痢病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更要注意预防,以下介绍了仔猪黄痢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仔猪黄痢病的症状
仔猪黄痢病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
仔猪出生时尚很健康。有的乳仔猪出生后12小时左右就发生此病;有的在1-3日龄发生此病。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病仔猪肛门松弛、捕捉时会因挣扎或鸣叫而增加腹压,常由肛门排出稀粪,呈水样喷出。病程稍长、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主衰竭昏迷而亡。但患此病的乳仔猪,无呕吐现象。
仔猪在最早的发病时间是在生后12h左右,所以该病的潜伏期最短可以少于12h,在人工接种的病例中,大多数潜伏期约为24h,接种量大时甚至不超过lOh。最初出现的症状为突然腹泻,数小时后腹泻加重,数分钟即出现1次。粪便稀薄如水样,黄色或灰黄色,有气泡并带腥臭。
由于不断排粪以致肛门松弛失禁,不断流出稀粪,在尾部及后躯均黏附粪便,有的尾部脱毛或表皮脱落。仔猪渴欲增加,精神萎顿,停止吮乳。
由于严重脱水及电介质的损失,仔猪两眼下陷,阴户、包皮、肛门周围和腹股等处皮肤潮红,迅速死亡。有些仔猪在出现腹泻后迅速即转成败血症而死亡。绝大多数病例均无呕吐现象。
仔猪黄痢病的防治措施
一、诊断方法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不难与传染性胃肠炎、魏氏梭菌型下痢做出鉴别诊断的。传染性胃肠炎虽可引起仔猪腹泻,但同时也能感染同群其他年龄的猪只,且在仔猪常有呕吐症状,但仔猪黄痢仅发生于初生仔猪,很少有呕吐症状。
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常出现血痢,在小肠有特殊界限分明的出血性坏死肠炎的表现,而仔猪黄痢无此类病变。但是,有人已经从一些症状与黄痢非常相似的患病仔猪分离到一种轮状病毒,用其做人工感染时,也发现了一种非大肠杆菌性的仔猪腹泻,其流行病学特点与症状皆与仔猪黄痢相似。这就使仔猪黄痢的鉴别诊断复杂化了。显然,只有在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分离鉴定出肠原性大肠杆菌时,才能确证是仔猪黄痢。
二、治疗办法
一是治疗原则:发现一头乳仔猪患有仔猪黄痢病,就应对全窝乳仔猪进行药物的预防性治疗。否则,发病后再治疗,往往疗效不佳。
二是治疗方法:
1、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的疗法
首选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4-11毫克,一日2次,口服;每千克体重4—7毫克,一日1次,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15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乙基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5-10.0毫克,一日2次,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肌肉注射;青霉素8万单位加硫酸链霉素80毫克,一次内服,一天2次;磺胺脒O.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日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每千克体重O.2毫升,一日2次,口服。
2、微生态制剂疗法
目前,我国有促菌生、乳康生、和调痢生等三种制剂。三者都有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予防和治疗仔猪黄痢的作用。促菌生于仔猪吃奶前2—3小时,喂3亿活菌,以后每日1次,连服3次;与药用酵母同时喂服,可提高疗效。乳康生于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以后每隔1周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服0.5克(1片)。调痢生每千克体重0.10—0.15克。每日1次,连用3天。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期间禁止服用抗菌药物。
3、其他疗法
交巢穴注射北方止痢神注射液(详见说明书)、或交巢穴激光治疗,均有较好效果。
由于该病病程很急,而初生仔猪抵抗力又很弱,因此死亡率很高,即使药物治疗,也难免死亡。但及时选用适当的药物还是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的。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基本药物,但大肠杆菌很易形成耐药性,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提高药物疗效,最好在鉴定出病原菌菌株后尽快做出药敏试验,选出最敏感的药物。从多地的药敏试验来看,大肠杆菌对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普遍已产生耐药性,不宜选用。
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喃类药物及增效磺胺还比较敏感,可以选用。但为了防止耐药性产生,最好二者并用。药物的疗效决定于用药的时机,用药越早,治愈率越高。许多猪场,在一窝中有一头发病时,就全窝用药,防止效果较好。